周三(按着神牧养)
最后更新于:2025-08-09 12:32:50
📖纲目
叁 在主今日的恢复里,迫切需要牧养——约二一16,彼前五2、4:
一 我们中间最大的缺欠,就是牧养这件事。
二 在神生机的救恩里,父神先用灵神重生我们,再在作我们牧人的子神里牧养我们,使我们在祂的生命中存活并长大,直到永远——一3,约十11,启七17。
三 牧养信徒对于他们在神圣生命里的长大以至于成熟,为着建造基督的身体,是极其重要的——弗四13~16。
四 那建造基督身体的牧养,乃是相互的牧养——林前十二23~26:
1 所有的信徒,无论属灵生命长大有多少,都需要牧养;我们都有缺点和短处,需要别人牧养我们。
2 我们都需要在基督生机的牧养之下,并与祂是一,而牧养别人——约十11、16,来十三20~21,彼前五4,二25。
3 我们是羊也是牧人,彼此互相牧养并接受牧养;借着这相互的牧养,召会就被建造成为基督的身体——来五14,弗四12~13。
五 我们越被基督构成,就越自然而然的过牧养的生活,有负担照顾别人——西一27,三10~11、14:
1 基督在我们属灵生命里的构成,有牧养的一面——约二一15~17。
2 牧养不是因为别人鼓励才去作的事。
3 牧养乃是被基督构成的结果——西三4、10~11。
4 我们这人由基督构成的部分,就是牧养别人的部分。
5 我们无法牧养任何人;构成到我们里面的基督才是牧人——约十11,彼前二25,五2、4,来十三20。
六 我们需要按着我们父神爱和柔细的心,并按着我们救主基督寻找和牧养的灵,来牧养神的群羊——路十五1~32:
1 我们需要在爱里彼此牧养——林前十三1~13。
2 在我们的所是和所作上,爱乃是极超越的路——十二31下:
a 神赐给我们的,乃是爱的灵——提后一7。
b 神乃是爱,我们既已蒙神重生,成为神的种类,就应当是爱——约壹四8,约三6。
3 基督的身体在爱里把自己建造起来——弗四16。
📖晨兴喂养
林前十二23~25 身上肢体我们以为比较不体面的,就给它加上更丰盈的体面;……至于我们俊美的肢体,就不需要了。但神将这身体调和在一起,把更丰盈的体面加给那有缺欠的肢体,免得身体上有了分裂,总要肢体彼此同样相顾。
****最重要的,我们必须学习供应生命给别人。要这样作,我们自己必须有生命。……因此,我们必须学习生命的功课,然后才会知道如何供应别人。事实上,我们若有生命,无须刻意供应生命给人,生命就已经供应给人了。
****我们不该想要给人错误的印象,认为我们有作事的方法,我们很聪明,或者我们什么都知道;反而,我们该简单地帮助人信靠主,凡事倚靠祂。为此,我们该带着祷告的灵和气氛,帮助别人进入祷告的生活。我们需要制造一种气氛,使人无论遭遇什么,都会祷告,仰望主,并且为着祂的同在和清楚的引导而依赖祂。
****较软弱的人也许需要我们忍耐,一再地接触他。这样不断、忍耐的接触会牧养人。这需要时间,但我们舍此无路。召会乃是借着牧养而增长。……在召会里只有领头人顾到牧养是不可能的,每个人都必须拿起负担照顾别人。这需要我们的忍耐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第二册,八二八至八二九页)。
📖信息选读
****我们必须学习信任并倚靠那在我们照顾之下的人。这是正确的交通。就一面意义说,我们是乳养孩子的父母,但就另一面意义说,我们都是弟兄姊妹。因此,我们该给别人看见,不但他们倚靠我们,我们也倚靠他们。这相互的倚靠造出许多益处。这使别人向我们敞开,信靠我们,并信任我们。这就是“敞开血管让血流通”。所有的肢体都必须彼此敞开,那么循环就会正确地发挥功效。我们看过,一些受我们照顾的人不向我们敞开,不管我们花多少时间在他们身上。这就是说,他们不信任我们。我们需要有一种行为举止,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;这就会使他们向我们敞开。这要求我们倚靠他们,依赖他们,并给他们看见我们需要他们的帮助。
****我们绝不该让那些受我们照顾的人,感觉我们在强迫他们作任何事。我们都必须学习神的属性。从起初,神就绝不强迫人。反而,神让人自由选择。……不强迫或不压逼人,与我们天然的观念相反。然而,在牧养上,我们该远避每一种的强迫、压逼和说服。我们该允许人自由选择。
****无论我们与亲爱的人交通什么,都必须照着我们自己的经历。保罗告诉帖撒罗尼迦人:“正如你们所知道的,我们怎样劝勉你们,抚慰你们,向你们作见证,待你们每一个人,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孩子一样。”(帖前二11)毫无疑问,保罗向圣徒们见证许多事,但他的见证大部分必是他自己的经历。我们需要亲身的经历,好能向较年幼的人作见证。就着正确的意义来说,凡我们给他们的帮助,都该来自我们自己的见证。我们能有多少这样的见证,在于我们有多少经历。我们必须对所有前面细述的项目有相当的经历。我们越拿起负担牧养别人,我们需要学习的事就越多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第二册,八三○至八三一页)。
参读:为着召会的建造正常结果子和牧养的路,第八章。